今年4月是我國第23個稅收宣傳月。昨日,省國家稅務局、省地方稅務局、廣州市國家稅務局和廣州市地方稅務局在廣州聯合舉辦主題為“增創廣東發展新優勢與稅收改革”的座談會。會上,省國稅和省地稅聯合發佈了“增創廣東發展新優勢與稅收改革”十項措施。
  措施提出,全面落實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擴大內需、推進城鎮化等稅收政策,嚴格執行促進自主創新、節能環保、文化產業、就業再就業、教育醫療改革以及小微企業發展等優惠政策,助力我省轉型升級和社會發展。此外,將探索施行稅務“黑名單”制度,及時發佈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定期公開納稅信用狀況。
  ●南方日報記者 黃穎川 實習生 周鵬程 通訊員 林燕娥 楊小剛
  “營改增”減稅面達97.46%
  據瞭解,近年來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國家高度重視發揮稅收政策的調控作用,多稅種並用、多環節並舉、多手段並促,先後出台了一系列稅收政策,其中有關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鼓勵自主創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等政策,有力推動了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省國稅局局長胡金木表示,我省稅務部門全力保證了這些稅收政策在廣東及時、全面、準確地貫徹到位,使稅收政策的紅利在廣東得到充分的釋放,發揮了最大的效應。
  以“營改增”為例,截至2014年2月,全省(不含深圳,下同)共有23.25萬戶納稅人納入“營改增”試點範圍。“營改增”試點累計為納稅人減稅達169億元,減稅面達97.46%。“營改增”試點對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的積極效應已經顯現,呈現了產業轉型升級明顯加快、政策惠及面不斷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加、企業競爭力提升、出口結構得到優化的喜人局面。
  胡金木介紹,目前,全省新增試點納稅人12.73萬戶,比2012年11月試點實施時增長了121%,其中鑒證咨詢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研發和技術服務業的新增戶數分別占新增納稅人的33.25%、23.85%和15.12%,全省已經有三分之一的試點納稅人正在實施服務業與第二產業的主輔剝離,四分之一的試點納稅人將部分業務外包給其他公司。
  落實扶持小微企業稅收政策
  服務民生、改善民生方面,省地稅局局長王南健表示,我省深入貫徹落實了國家關於扶持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促進就業和創業的稅收政策。
  他舉例說,2011年調整增值稅起徵點,惠及全省128萬戶個體工商戶及其他個人。調整營業稅起徵點,惠及195萬戶個體工商戶及其他個人。調整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全省有434萬人不用再繳納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從2012年起實施的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當年全省有5.85萬戶企業享受到此優惠;從2013年8月起落實月銷售額不超過兩萬元的小微企業免徵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規定。
  ■聲音
  稅收改革應向科研類企業傾斜
  “讓更多科研類企業共享‘營改增’減負”,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高級經理蘇運法在座談會上建議,2012年11月我省“營改增”試點以來,不少企業稅負有了較大幅度下降,大大提高了企業資金運轉能力。但從當前的減負效果看,稅負下降集中在生產類企業,對於相當一部分科研類企業稅負有上浮。她解釋說,科研類企業為實現自身發展必須大量引進高新技術人才、設備,研發資金投入大,但引進人才、技術創新產生的費用並不能進行抵扣,無形中提高了企業稅負。
  她稱,科研類企業對於廣東經濟的轉型升級發展又有著重要作用,未來稅收改革可以更加向科研類企業傾斜,對企業在高新技術人才引進、技術創新方面實行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爭取實現擺脫“營改增”的斷鏈現象,提高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助力廣東經濟發展。
  “營改增”增強企業融資能力
  2012年11月開始,廣州地鐵運輸、廣告、設計、咨詢等業務率先納入了“營改增”試點範疇,成為廣州第一批實行“營改增”的企業之一。
  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財務總部總經理王蘋稱,實施“營改增”試點後,公司旅客運輸業務稅率由3%提高到11%,稅率較以前有了大幅的增加,但因目前廣州市軌道交通建設正處於新一輪大規模投資建設階段,軌道交通建設的機器設備採購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發票都能夠進行抵扣,“營改增”實施後公司稅負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截至2013年12月,公司增值稅累計留抵稅額3.49億元,年納稅總金額從原來的4.43億元減至2.87億元,每年減少稅金1.56億元。
  王蘋說,“營改增”稅制改革不僅減輕了公司的運營成本壓力,對推動廣州的新型城市化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還擴大了增值稅的抵扣範圍,打通了軌道交通建設的上、下游產業的價值鏈條,促進了地鐵勘察設計、咨詢、監理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十項措施
  1 強化稅收政策效應評估分析
  找準稅收在轉方式、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以及服務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著力點,完善稅收政策調研機制,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當好參謀。
  加強稅收政策效應分析和評估反饋,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議,積極爭取扶持我省轉型升級的稅收政策。
  2 探索建立科學的稅收徵管機制
  探索實施稅收計劃指標風險預警管理,促進稅收與經濟、總量與結構、增速與質量的同步提升。
  加強稅源管理,構建大企業集約化管理、中小企業專業化管理、零散稅源社會化管理的稅收徵管格局。
  推進信息管稅,通過風險管理、預警監控、納稅評估等手段,構建起稅源監控、稅收分析、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四位一體互動機制。
  3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建立稅務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制度,分批公佈稅務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
  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切實做好已取消的稅務行政審批事項的後續管理工作。
  配合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動實現“先辦後審”,推進網上審批工作。
  4 不折不扣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對稅收優惠政策及時公告並宣傳解讀,簡化辦理程序和流程,盡可能方便納稅人享受稅收優惠。
  全面落實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擴大內需、推進城鎮化等稅收政策,嚴格執行促進自主創新、節能環保、文化產業、就業再就業、教育醫療改革以及小微企業發展等優惠政策,助力我省轉型升級和社會發展。
  嚴格優惠政策執行情況監督,堅決防止和制止應抵不抵、應退不退、應減不減、應免不免等現象發生。
  5 健全納稅服務工作新機制
  以納稅人需求為導向搭建徵納“連心橋”,建立12366熱線納稅人反映問題、辦理情況的分類歸集和熱點問題定期上報制度,實行首辦責任制,實施“收集問題—首問辦理—責任追究—彌補短板”的閉環管理。
  大力精簡涉稅報表資料,推行免填單服務,擴大免填單業務範圍,逐步覆蓋所有納稅服務基礎事項。
  加強國地稅合作,推進國地稅聯合辦稅。
  6 推廣應用電子辦稅服務廳
  拓展電子辦稅服務廳功能,出臺電子辦稅管理辦法,加快實現電子與實體服務同質化,讓納稅人足不出戶能辦理主要涉稅業務。
  優化自助辦稅終端功能,拓展自助辦稅終端應用範圍,推進自助辦稅“7×24小時”服務,努力實現“同城通辦”。
  7 建立社保費徵繳協同工作新機制
  推動地稅、社保、財政部門三方對賬工作,全面推進全省地稅、社保、財政部門等多方協同辦公機制構建。
  出台《欠費管理辦法》和《社保費徵管規程》,加強社保費徵管檔案管理。
  8 支持外向型經濟發展
  認真落實出口退稅政策,加快辦理出口退稅,做到應退盡退,促進外貿出口,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
  公開稅收執法權力清單,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
  加強國際稅收管理與服務,加大雙邊磋商和預約定價工作力度,努力避免雙重徵稅。
  完善“走出去”企業和個人的稅收服務與管理機制,做好中國稅收居民身份證明的出具工作,維護境外投資企業和個人的稅收權益。
  9 營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
  推進法治稅務建設,完善稅務部門稅收規範性文件清理、合法性審核以及備案審查制度。
  嚴格規範進戶執法,儘量減少進戶執法項目,加強部門協調配合,避免“多頭執法”和“重覆檢查”。
  探索施行稅務“黑名單”制度,及時發佈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定期公開納稅信用狀況。
  10 建設清正廉潔稅務機關
  完善內控機制建設,嚴格落實個案審批制度,加強行政執法權、行政管理權“兩權”運行的全過程監督制約。
  進一步完善特邀監察員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民主監督,大力推進政風行風建設,堅決糾正和查處侵害納稅人合法權益的違紀違法行為。  (原標題:“營改增”試點累計減稅169億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94xmcay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